中秋遊高雄第一站(鹿耳門天后宮)

2009100822:58

 

中秋節南下高雄,途經台南的第一站~鹿耳門天后宮

 

下交流道往鹿耳門天后宮還有一段距離,壞皇后差點抓狂..........

 

看什麼"廟",簡直就是....................一個怪

 

不過既然上了賊車,只好乖乖閉嘴

 

↑牌樓,夠大氣吧~左方的車子顯得很渺小

 

↑大門頭頂,站太近拍不到全貌

 

↑金亭,夠氣派吧~至少五層樓高吧

 

↑千里眼

我一時口快說成順風眼,還被老大糾正

 

 

 

↑順風耳

 

 

↑具有歷史的鐘

 


↑捐款芳名錄,烏龜背很久不知道會不會累



↑許願牌

這應該是天后宮一大收入

 

↑小小一片許願牌,要價100元~心誠則靈

 


 

↑一堆牌子裡突然看到一片.........笑出來了

 

雖說廟沒啥好逛的,我還拍了一堆照片

 

還拍不夠,在回程路上的分隔島,撇見花朵~

 

硬要司機回頭讓我停下來看個究竟




↑是她讓我冒著生命危險,跳上分隔島~~

 

其實是這條馬路很寬敞,車子真的很少很少

 

我還蹲在那找了好久,根本沒有看到種子

 

結果腳上卻黏了一堆刺刺的小毛球

 

以下內容轉載自http://www.luerhmen.org.tw/


  西元一六六一年四月三十日,民族英雄鄭成功率領四百餘戰艦抵達台灣鹿耳門外沙線,因水淺船隻無法行駛,鄭氏乃設香案焚香祝禱祈求媽祖助漲潮水;果然水升丈餘,於是揮軍登陸鹿耳門南岸北汕尾嶼,進而趕走荷蘭人,收復台灣,因而改寫了台灣的歷史,鹿耳門遂成為偉大的古蹟。

  台南市安南區鹿耳門天后宮,於明永曆十五年 (西元一六六一年) 民族英雄鄭成功登陸後首建,由於歷史悠久,媽祖威靈顯赫,常年有大批男女信徒從全國各地前來進香膜拜。根據歷史文獻記載,鹿耳門天后宮,原由鄭成功建在登陸地即北汕尾嶼,當時稱作“媽祖宮”,奉祀天上聖母;清康熙五十八年由百官捐俸擴建為“天后宮”,咸豐五年,台灣總鎮府邵連科與曾元福各官暨三郊公局等商賈捐資重興,同治十年,曾文溪改道,天后宮遭沖毀,「開基媽祖」神像暫祀民家,民國三十六年再重建,民國六十六年復重建,目前尚未完成。

  鹿耳門天后宮供奉的鄭成功隨艦媽祖,係大陸稀產寶貴之“宣芝木材”雕刻而成,其手法出自名家,亦是台灣此種千年材質獨一無二的媽祖神像。鹿耳門天后宮除媽祖神威顯赫外,另陳列有市政府疏浚鹿耳門溪時於古廟址出土的古天后宮“重興天后宮碑記”、“新建鹿耳門公館碑記”,以及其它古器物,實質反映了台灣古代工商業發展情形和大陸間血濃於水的關係,同時亦說明了鹿耳門天后宮這座古廟當年不但是信仰所繫,也是海上交通及工商發展上佔有之重要地位,而在歷史上留下其長遠的影響。

  鹿耳門天后宮,宮殿巍峨雄壯,正門俯視鹿耳門港口,南對安平古堡與四草砲台,東望萬頃台灣最大鹽場 (台南科技工業區建地) 西臨台灣海峽,沿海有青翠茂密的防風林,迤前為聞名的鹿耳門古港道;今鹿耳古港道遍植蚵架,竹筏橫臥,偶爾帆影兩三點綴溪面,朝暉夕陰,令人有發思古之幽情。

  鹿耳門天后宮於民國七十三年舉辦台灣首次之“甲子年護國祈安羅天大醮”,歷時四十九天,由當時台南市長蘇南成擔任總主會,一時中外嘉賓雲集,典禮莊嚴盛大,在數萬信徒、龐大藝陣,遵循古禮之下,自鹿耳門古天后宮遺址沿鹿耳門溪,護送「媽祖船」進入台灣海峽,尋覓當年延平郡王鄭成功登陸鹿耳門南岸北汕尾島的路線,以緬懷鄭王復台之豐功偉績。

回到本頁最上面